所谓“改善”,不是仅仅提高工作效率的想法或创造利润的合理化对策,而是为了改变公司整体方向或改变公司性质的“想法或思想”行为。
一、改善如果企业上下全体集体都在行动,不仅是生产现场的员工、领导、经营管理者,而且企业全体员工的集体行动也比什么都重要,一具体形式固化员工的智慧和想法,将其运用于生产改革或者经营革新,这才是“改善行动”。
改进需要时间,很多时候结果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改善在这101技巧基础上实施,改善途中不会迷失方向。
01
制造“基本的基本”
1、工厂中所进行的所有活动都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
2、要彻底明白基本中的基本;
3、缩短距离;
4、同时使用双手;
5、减少动作的次数;
6、轻松愉快地上班;
7、每次得到了都不会再松手;
8、用手、动不了脚;
9、不契合、不贴合;
10、重复性的工作才能显示智慧的高低;
11、相对于学习而言,适应了劳动;
12、存在七种形式的浪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由过度生产导致的浪费。
02
现场改善
1、对存在损害安全、给客户带来负面影响的提升,绝对不可能做到;
2、只有必需品供应的职场,才叫干净职场;
3、整理整顿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下能拿出所需;
4、自信迎客程度,称为清扫到位清洁状态;
5、不要在你的视野上方堆放物品;
6、不计数,摆出造型来看;
7、不批量采购,仅采购所需物品;
8、要把螺丝当成天敌;
9、腰杆挺直了吗?
10、顺序依次为安全为先,质量为后,生产周期为后,成本为后;
11、面对现场现物,高声沟通;
12、改变企业的并不是这些惊人的改进,而是任何人都能够实施的简单而可效仿的改进;
13、相较于100个理论或观点,一次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能够带来100倍的价值回报;
14、提高必须要有主动性数量,速度和持续性;
03
结构改善
1、在适当的时候形式还要试着把看不见的事物直观地表现出来;
2、把工厂里的地方都给了地址;
3、赋予该事件以原创性名称;
4、每一个作业的场地都有垃圾箱;
5、分清真亲眼所见和非亲眼所见;
6、监察室应以不同方式复述;
7、问题只存在于一个看不见的地方,但是汇聚起来便暴露出来了;
8、地面,墙壁必须用上;
9、对于时间间隔较大的作品,应该写“回忆录”;
10、工作指示书的资料必须用最后样式展示传达;
11、与其推崇“后道工序为客户”一百次,不如亲自体验后工序一次;
12、不捡就捡;
13、一旦问题变得透明,80%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14、多品种少量生产,关键是制造操作直观;
04
操作改善
1、别说人手不足了,应该把人的不足与手的不足区别开来思考;
2、教授的所有雇员都能独当一面;
3、不是教授如何操作,而是教授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4、包括教授方法和系统化工作;
5、小工使用电脑、大工使用图纸;
6、伪专家横行天下吗?
7、不去考虑改进工作的问题,而去考虑这份工作能不能为企业带来好处;
8、大家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练习成标准化;
9、少量精锐是从少量、优秀人员中挑选、精锐化;
10、有专门管理人员,就是现场运转不正常;
11、依靠人也战术是解决不了索赔问题的;
12、不下单,不产出;
05
设备改善
1、生产线变短,产品质量将得到改善,成本将降低;
2、将可确认流程的编号及流程布局编号标记到机器或装置中;
3、使生产信息的传递数据化;
4、在所有过程中,制造只可能是最缓慢的一个过程;
5、若工序之间流通没有产生,引入系统却又不得不管理,自将使库存上升;
6、未售出流水生产设备;
7、上面是材料,下面是产品;
8、不以人力而以动力搬运;
9、电灯,与其关着,倒不如任其自然灭;
10、厂房内的大门需要考虑具有防盗,防噪声,安全卫生,节能保温,合乎法律要求等等,就外表而言,实际上是不必要的;
11、会调的装备就嫩独了,就是装备要制化、要做到别具一格;
06
强大的制造
1、对照制造六个阶段的水平,掌握公司实力;
2、与现场改进相比,设计的改进效果高出一百倍;
3、商品的生产并不是基于产品种类,而是基于客户的种类;
4、理想库存量为0份;
5、与增加生产速度相比,增加工序转换速度更为必要;
6、在工序转换过程中找到螺丝,必须注意,存在改进的空间;
7、发货期限内最缓慢地进行生产;
8、存在不会马上用到的物品的话,要考虑购买方法是够有问题,存在不会马上被移动的中间品的话,要考虑生产方式是否有问题;
9、在物件管理中发挥人眼和电脑相辅相成的作用;
10、为了保有库存,最好是靠近原料;
11、制造超越了附加价值创造的一刹那,就是搬运或者停滞;
12、当提高生产率和削减库存并举时,费用将下降;
13、对物品流动方式提出疑问;
14、信息虽然种类繁多,但若追溯其源头,实际上只存在“订购信息”这一类型;
15、不事先准备必要物品;
16、多品种变量生产时,人和设备都要实现多能工化;
17、监督者监督工作流程,工厂长监督制造流程,管理者监督转钱流程;
18、通过对场地的改进,创造了进行新的事业所需要的余地;
19、东西扔掉,智慧萌生,创造空间,想法萌生。
07
将来的制造经营
1、将杂货生产交付新兴国家和大企业;
2、要从制造产品向制造魅力转换;
3、不要企图接收正销售着的产品的订单,要举全公司之力制造畅销的产品;
4、要跨越QCD,满足顾客需求;
5、将制造体制从棒球模式转换为排球模式;
6、生产销售鲜花时,只靠廉价大量生产不是办法;
7、设计师品质的体现;
8、更换为与众不同的工作装;
9、中小生产商要将工厂建设在城市;
10、不要将分工用于大量生产,要将其用于专家水准的量产上;
11、制造新产品至少要达到十倍或十分之一的一位数差别;
12、不是培养人,是培养企业;
13、将工厂建造成能够让人看到制造的“展示厅”;
14、机器制造产品,人的双手创造价值;
15、将工厂做小,发掘新的赚钱商机;
16、投资员工优于投资设备;
17、评价的核心是快乐,安逸;
18、今后日本制造业所必需的心5S是“整理,整顿,清扫,机制,幸福”;
19、改善永无止境。
改善是从微笑之处着手,依靠每位企业成员的力量。细微之处不能放过地上一颗小小的螺丝,要留意物品归置的方法,职工清点人数的方法以及职工工作装色。
无论哪一点,都可能与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和企业利润有关。所以,改善无处不在。
就企业的制造改善而言,想要把制造做强,那就必须先把人才培育好。
员工的精神状态调动着员工工作积极性,只有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员工才能忠诚于企业、认同于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管理也逐渐从以利益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本。
本篇文章选自日本“精益制造”系列丛书之一《精益制造041-工厂改善的101个要点》一书,专门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思想武器,以服务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书包含制造的基础知识,又包含改善的参考方法,及适合于刚入职的年轻员工、兼职人员,又适用企业经营者、管理阶层。企业每位成员都应参与到改善的大军中来,以主人公的意识做强、做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