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益改善的含义
精益生产思想的最后一个基本思想是“尽善尽美”。“改善”活动是精益生产方式各目标顺利实现的基本的支撑,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坚固基石,而且也是精益生产方式所追求的目标。
在1993年版(牛津英文词典)中“改善(Kaizen)”的定义: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与人员的效率等。也可以同时理解:
①改善是为达成工作的目的,追求更好的手段、方法。
②改善就是超越目前所有的水平。
二、精益改善十大原则
01 打破固有观念
敢于突破固有观念束缚,站在不同角度或更高处审视自己的工作,寻找新的改善切入点。
02 穷则变,变则通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或逃避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视问题(穷)为机会,敢于暴露问题,通过改善跨越障碍(变),达成目标(通)。
03 不找理由,多想办法
遇到问题不找理由,虚心反省自己的责任和不足,多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04 刨根究底
养成刨根究底,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让改善获得预期效果。
05 改善从我做起
改善是行动的哲学,有行动才会有结果,改善要从我做起。
06 改善方案不求完美,要立即行动
想到好的改善方案,要立即实施,即使方案并不完美也无妨,可以基于实施结果进行再改善。
07 从身边能做的改善做起
改善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从身边不花钱、少花钱及能做的做起。
08 包容非故意犯错,错了马上改善
学会包容工作中的非故意犯错,也包容改善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发现错了马上就改,不要拖延。
09 集思广益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改善要懂得集思广益,挖掘团队智慧,凝聚团队力量。
10 改善无止境
精益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以精益为信仰,以零化目标为导向,相信一定存在比现在更好的方法,不断改善。
三、企业如何进行精益改善管理
现场精益管理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一家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着企业的成败。如何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时间,使产品、物料、机器和人均能有效运作,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期和降低成本的目标。这就是精益改善。
1.精益现场的质量、成本和交付管理
过去我们谈到质量,往往指产品的质量,包括她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寿命等,即所谓的侠义质量概念。当然,产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产品的质量再好,如果制造成本过高,销售价格贵,用户不欢迎,怎么办?
即使产品质量很好,成本也低,还必须交货及时和服务周到,才能真正受到用户欢迎。因此一个企业必须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抓成本质量、交货期质量和服务质量。
这些质量的全部内容就是所谓广义的质量概念,即全面质量。可见,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广义质量的全部内容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全面质量管理。
2.如何创建精益现场秩序
按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生产现场管理必须合理地组织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信息流及时准确,使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的状态。
具体地讲,生产上精心组织,管理上精雕细刻,工艺上精益求精,成本上精打细算,操作上精耕细作,精神上精诚团结。
3.维持和改进标准
维持和改善是以标准化为前提的。比如,流程改善之前工作的效率、效果、质量、时间、顾客意识及成本等是什么样子,改善之后是什么样子,应该能进行明确的比较。
改善是一种过程导向的思维模式,它认为任何工作都有可以改善的余地。在日本,越是高层的管理人员,越重视作业标准的改良。而一位基层员工的工作,则是以维护现有作业标准为主,不过当基层员工熟练其工作之后,他就可以透过个人的建议或品管圈的活动,对公司作业标准的改良有所贡献。
在日本的某一工厂,其员工餐厅的服务员成立了品管圈,有一次选定的主题是员工喝茶的行为研究。因每个员工喝茶的习惯不同,因此茶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根据该组的观察,员工普遍有坐在同一位置的习惯,因此提议将每一桌的茶水使用情形加以记录,根据得出的结果,提供每一桌的茶水,结果茶叶的使用量,减为以往的一半。该小组最后因对改善活动投入的程度,获得公司年度的社长金质奖。
事实上,在目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以及提高效率,几乎已成为所有公司都在做的事情。这时候,员工如果能够从流程的角度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持续改善,不但会解决流程不合理的问题,还可能会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职业生涯也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精益生产持续改善,是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通过全员参与各个领域的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确保现场管理水平渐进地、螺旋式上升,促进企业阶梯式的持续进步稳健发展。
4.可视化管理
可视化管理是精益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工具。
精益生产强调重视现场,重视“现场力”。而提高“现场力”,这就需要“可视力”——看得见的能力。所谓可视化管理,就是用眼睛管理,建立一个可以判断异常,使问题显现化的管理现场。
在生产过程中,人人往往习惯于掩盖问题,但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讲,看不见问题将是十分可怕和毁灭性的。没有问题发生,也就意味着,已经有严重的问题发生,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现场有极高的可视化程度。
推行可视化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开放向上的企业精神,使每个人、每个部门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公正的发现问题、公开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将每一个问题当作宝贝钻石,当作持续改善的种子,当作积极向上的机会。同时,感谢那些犯了错误的人,使他们告诉我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常用的可视化管理的工具是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通过在生产现场和办公场所展示的各类看板,将管理内容公开公正、及时、准确地在反映在看板上,达到管理者和员工明确工作状态、进展问题、要求、标准、程序等管理内容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管理看板是一流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是给客户信心、提升企业形象以及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竞争氛围,提高管理透明度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5.使用可靠技术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使用技术,是用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而不是取代员工。
新技术往往不可靠,而且难以标准化,因此会危害到流程。使用技术支持流程之前,最好的方法是先以人工方式证实流程切实可行。
让检验过的流程正常运转,比未经充分测试的新技术更加重要。在企业流程、制造系统或产品中采用新技术之前,必须先经过实际测试。
如果新技术的使用与企业文化有冲突,或可能会损及稳定性、可靠性与可预测性的技术,必须予以修正或干脆舍弃。
不过,在寻求新的工作方法时,必须鼓励员工考虑新技术。若一项适合的技术已经过充分测试,且能改进你的流程,就应该快速实施。
6.从及时制到全面流动管理
及时制(Just in time ,缩写 JIT)是指在准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地计划,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及时制:是由丰田汽车公司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既能降低成本,同时又能满足客户交付需求的革命性的方式。
(1)节拍时间与周期时间:完成一个产品的理论时间与实际时间。
(2)拉式生产与推式生产:只生产下一工序所需的产品与按照本工序的生产能力生产。
(3)使生产流动起来:依据生产顺序重新布局生产设备。
四、精益改善案例
瑞制咨询作为百仕瑞集团旗下的专业咨询品牌。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各类管理咨询方案,十多年来已为16+行业,2000+企业客户提供企业运营培训方案。
1、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精益改善
项目成果:
——钢结构生产线平衡提升50%;
——完成试点设备生产周期降低30%;
——完成试点设备工艺标准文件优化50份以上;
——完成试点工厂5S标准及落地;
——完成试点工厂目视化手册。
2、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精益生产咨询项目
项目成果:
效率提升15%
内训师5名
建立设备维护标准
制作班组长考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