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斯拉发布了2024Q3财报,在三季度,特斯拉营收增长8%至251.8亿美元,实现净利润增长17%至21.67亿美元。
17%的利润同比增长明显超出华尔街市场预期。
特斯拉超预期的利润,主要得益于马斯克一以贯之的“降本”思路,包括压缩单台车成本、降低营销成本等。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成本的重要性,并将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些重视成本的企业,往往能够活得好、活得久。
我们曾辅导过一家小家电企业A公司,过去三年虽然销售增长,但始终未盈利。通过短短8个月时间的成本管理系列措施,他们最终实现6.8亿降本,实现扭亏为盈。
那么,A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
01、认知盲区,是降本最大的阻碍之一
结合乔诺辅导过上百家企业降本案例,降本最大的阻碍之一就是企业管理层存在认知盲区。其中,最常见的认知盲区主要包括:
第一,定制化难降本
第二,成本与质量是一对矛盾,降本=降质量
第三,定位高端,不需要降本
第四,所处行业特殊,找不到降本空间
第五,降本等于降采购单价
A公司最初同样存在以上认知盲区,比如他们觉得降本就等于降质量,用最好的材料做最好的产品,并投入巨额营销费用宣传质量好、颜值高等卖点,对供应链和成本并不在意。
这种情况下,过去三年销量虽然增长了,但始终不盈利。临近上市期间,迫于资本压力,不得不思考利润的提升,真正开始关注成本问题。
内部复盘后发现,他们单台产品成本比竞争对手高10%-15%,成本压力巨大。
对于如何降本,内部要么觉得找不到降本机会点,要么说变现困难。究其原因,其实是缺协同和降本方法。
段到段降本:2022年6月份A公司内部开展降本行动,各部门声称完成了10%的降本目标,但因没有拉通,研发设计的调整增加了制造的工序,采购原材料的更替增加了测试周期及费用等,最终财务端数据降本仅7%。
降本方法单一:研发、制造等领域觉得降本就是采购的事,在研发阶段就不会想着用哪些新材料新技术可以降成本,压力全给到采购端。
而采购领域由于缺乏方法,降本方式相对单一,纯商务降本,由于全公司没有形成降本的联动,就导致采购只能去压单价,结果收效甚微。
当企业管理层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问题后,有三个思考维度:一是被问题压在下面,永远不能翻身;二是跟问题对抗;三是借助先进的工具,来解决问题。
A企业,选择借助先进的工具、方法、流程,获取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成本管理的能力,直接体现在商业结果上,短短8个月,就实现降本6.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H系列大单品降幅超过30%。
02、极致成本追求:三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A公司董事长在某次会议上表示:同类产品不接受市面上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成本比我们低。
同时要求团队:每个零部件,物料、物流、营销、制造等每个环节都要打开,每个环节最起码要做到友商的成本水平,然后思考如何做到更低。
如何实现董事长极致成本追求呢?
第一件事就是从产品源头抓起——目标成本设定。
此前A企业新产品设定目标成本时,主要基于公司利润诉求推导目标,经常就是领导拍脑袋,给一个目标成本2XXX元,在此目标成本基础上,各部门领任务去降本。
但按这个目标成本去做产品,很可能有两种场景:
一种场景是,虽然目标成本设了,但没有人真正来管控,产品开发进程中控制不住成本飙升,量产的时候根本守不住目标成本;
另一种场景是,老板拍太狠,大家觉得完不成,干脆躺平,反正产品不能断档,先把产品做出来再说,就没有人把目标成本当成一个关键指标去看待。
为了保证新产品上市就有竞争力,成本就必须追求极致,目标成本应该从三个导向考虑:
- 市场导向:基于市场盈利诉求倒推目标成本
- 自我改进导向:基于自我改进,正向设定目标
- 竞争导向:基于友商成本竞争,横向对比设定目标
基于三个导向,A企业最终在财务、企划、市场、营销、研发等各领域共同研讨,端到端协同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18XX元,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移动靶,团队不断突破能力边界,最终实现成本17XX元。
03、极致成本导向:激发团队协同作战,产品生命周期降本
对于目标成本管理,标杆企业是将其嵌入到流程体系中,从一次胜利,到持续的胜利,不断追求极致成本。
在物料方面,拉通采购、研发、质量部门一起,用长城法把A公司所有产品线的主力产品和友商的产品拿出来,一个个拆机,用长城法找差距找机会,最后从物料清单中找到了129个机会点。
比如,原来A公司产品PCB里的很多电子件全部给供应商做,相当于一个黑匣子,物料和加工费是合在一起报价,而供应商给报的是海外S公司的器件价格,但真正用到的全是国产的器件,有的器件价格比感知到的价格高出2-3倍。
为降本,首先是研发协同采购,进行料工分离,将黑匣子变成白匣子。清楚各个物料和加工费成本,然后协同采购通过聚量归一、费率招标等方式降本,最终电子件降本49%。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包材降本,A公司主力产品说明书达100多页,而且不同语言不同版本,最终精简到5页,节约印刷成本;还有产品标签上,发现现有供应商板结化,报价是别的供应商的3-4倍,采购引入“鲶鱼”,活化供应商资源池,构建多家供应商竞争氛围,最终包材成本下降24.2%。
除此之外,在结构件、大宗材料等品类上,也挖掘了大量降本机会点,瞄准这些机会点进行一系列降本操作后,A公司在半年仅物料的降本收益就达2亿+。
其次,在制造环节,A企业拉通了制造、研发、质量部门协同找降本机会点,把大单品的工序全梳理一遍,一共找到86个机会点,并通过取消、合并、调整顺序、简化等方式持续优化,例如,工位数从79个优化成59个,平衡率从85.1%提升至94.4%等,一系列动作后,半年降本收益达4000多万。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型企业通常会采用代工厂或自有工厂的方式来生产产品,在代工的模式中,代工厂通常以提交报价表的形式与企业在代工费上形成共识,报价表内往往包含着人员工资、仓储、水电、设备等代工厂的费用明细,看似公允的价格背后往往存在大量的水分。
我们可以使用“三问、三查、三看”的方法给企业提供加工费谈判的摸底准备,也可以让企业更加有底气进行加工费的议价及招标。
1)打开直接人工的“三问”:
- 车间一线员工的工资是否是市场的平均水平?
- 真的有这么多人吗?
- 产量的预估是否合理?
2)打开间接人工的“三看”:
- 看直接人工与间接人工的比例(价格比例)
- 看职位与薪资
- 看人数与负荷
3)打开制造费用的“三查”
- 检查厂房的使用情况
- 检查设备、工装夹具的使用
- 检查水电的用量
总结A企业成功案例,有几个关键点:
第一,企业要有极致成本追求,标杆企业做法是:一方面要有成本战略,另一方面,将目标成本管理嵌入到流程体系中。
第二,学习优秀实践方法论,端到端协同降本。
来源 | 乔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