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做采购工程师向主管领导报批采购价格。还是采购负责人审批采购价格流程,其核心又需要有理有据证明价格的合理性。
采购定价是一门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是需要针对不同品类特点确定相适应的定价方法,如果方法不对适得其反,就不能反映价格的真实水平。
今天我们聊的话题就是采购常用的四种定价方法,采用递进的方式给大家进行分享。
一、询比价定价法
很多企业的采购伙伴最常用,也最擅长的就是询比价,给不同的供应商发放询价函,然后对比价格,确定最终采购价格。
原理:基于市场定价,利用供应商之间的充分竞争,借助市场无形的手,获取真实的价格。
适用品类:供应市场竞争充分,采购金额对供应商有充足的吸引力。
应用误区:
1、一招鲜吃不遍天:不是所有品类都适合询比价,他只适用充分竞争的品类,并且采购量对供应商具有充足吸引力,才会建立充分竞争的机制。
有时候,采购伙伴觉得供应市场竞争很充分,却没有考虑采购量的太小,无法吸引到供应商充分参与,造成报价偏高,
正确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合并采购批量、减少采购频次,以量换价提高供应商参与度。另一种是完善合格供应商清单,减少供应商数量,提高供应商年度采购总金额。核心就是以总量实现供应商之间的充分竞争。
2、合作条件不对等:询比价供应商应保持相同的商务条款、相同的采购周期、相同的产品质量、相同的运输方式等,这个时候对比才有意义。
有些小规模企业,每次询价都会在市场上选择不同的供应商,因为基础条件不同,造成价格差异很大,给自己陷入一个误区,单纯的价格对比,势必造成订单执行后患无穷。
正确的做法也有两种。一是当采购量足够大,并且物料通用性比较强,采用公开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的方式,明确合作基础(包含不限于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企业规模、采购周期、商务条款等),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实现价格真实合理。
另一种是当物料通用性比较差,新物料比较多,就采用定价原则(变量与定量的函数公式)对比,供应商明确定价原则,通过对比定价原则,确定供应商。
大部分企业,受制于市场竞争,不断开发新产品,研发的产品管理能力又比较薄弱,造成物料的通用性很差,新物料层出不穷。虽然品类竞争充分,但物料通用性比较差,如果每天都采用询比价定价法,就会耗时耗力效果差。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成本分析法,总结定价原则。
二、成本分析定价法
往往一个企业的采购金额占比80%的物料种类占比不到20%,我所服务的客户,统计采购金额占比80%物料,种类普遍在9-14%之间,对于这些重点物料,我们就要充分验证其价格的合理性,这个时候,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成本分析定价法。
原理:利用财务知识,对产品成本进行拆解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净利润、税率的方式,把生产成本再次分解到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把期间费用分解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从而判断采购成本应该是多少,也就是应该成本是多少,从而判断采购报价的合理性。
适用:供应商配合度高,合作意愿强。两种类型一是企业自身具备分析成本能力,另一种是企业虽然不具备,但是供应商愿意提供成本拆解表。
应用误区:
1、不是所有物料都需要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建立在大量的成本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并且需要跨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因为只适用于采购金额高的通用化物料。
对于通用化程度不高的物料,我们可以让供应商提供成本分析表,积累一定数据量,然后从中可以总结定价原则。作为后续定价的标准。
2、不是所有供应商都会提供成本分析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合作意愿强,但是企业规模小,管理能力比较薄弱,不具备提供详细成本分析表的能力;另一种是合作意愿不强的供应商,从供应商矩阵分析中定义为剥削型供应商,他们也不会主动提供成本分析表。
三、成本与功能平衡定价法
有了成本分析数据,我们在定价的过程中,对于采购金额比较高,对产品性能影响比较关键的供应商,我们既要采购成本有优势,又要保证产品的功能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就会采用VAVE(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平衡成本与功能的关系,定价的过程,也就是产品功能优化的过程。
原理:分析产品成本与功能、质量的关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原则,平衡成本与功能和质量的关系。进行功能与质量的优化,实现综合成本最优。
适用:采购金额高,对产品功能影响比较关键的物料,并且供应商合作意愿强,属于战略供应商,愿意联合进行成本与功能的优化,共享市场收益。
应用误区:
1、脱离客户需求,单纯降本: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忽略客户对功能和质量的要求,貌似降本了,却丢失了客户。
2、功能优化没有充分验证:功能虽然优化,却忽视可实现性,造成质量隐患。
四、谈判定价法
最后一种就是采购伙伴最常用的,也最无奈,全靠谈判技巧获取价格真实性的谈判定价法,最常用,也最无奈的定价法。
不是所有的物料对供应商都有吸引力,不是所有供应商合作意愿都很强。面对采购金额低物料,面对合作意愿差的瓶颈供应商,只有靠我们的谈判技巧,来进行采购定价。
谈判时,我们的对标价格会采用两种方式:
1、横向对比:同等类型物料,市场价应该是多少
2、纵向对比:该供应商以往此种结构的物料,价格是多少。
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作为目标价,然后利用谈判技巧,确定最终价格。(以往文章写过,大家可以查询以往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总结:
采购定价要根据品类特性、物料特性结合企业自身现状,确定适合的定价方法。并且四种方法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
定价的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和数据积累的过程。通过自身定价能力不断提升,结合定价数据的归纳总结提炼,不断提升采购定价的能力和定价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