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摘要:
本期访谈围绕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班班长杨德将的成长心得话题展开。
“人总得有股不服输的劲”、“人有羞耻感才会自发干好活”,在1个多小时的访谈里,杨德将班长朴实的话语深深印刻在我心里。这是他的成长经验,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作为劳模工匠,杨德将通过20年如一日的一线工作改变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他凭着一股子不服输劲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大国重器蓝鲸1号上书写了辉煌。在传艺带徒上他强调做事先做人,人有羞耻感才有奋进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语影响着周围的人。
访谈背景:
杨德将是中集来福士技艺高超的业务骨干,自1999年技校毕业后进入中集来福士以来,从一名一线管路安装工,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工匠,优秀的班组长。20年以来,杨德将身体力行,在保证现场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先后攻克了许多由国际厂商垄断的钻井系统的技术瓶颈,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先后获得山东省工会十五大代表、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2019年五一劳动奖章、奖状等荣誉称号。
访谈过程:
这次访谈其实约了两次:第一次因为杨德将在工作现场的船上有紧急任务暂时取消了。第二次是到了第二天晚上20:00,他才有时间通话,不过也没顾上吃晚餐,从船上下来就打通我的电话。一口流利的烟台话,温情满满,言语里透露着责任和担当。
有志气的80后:让父母过上体面生活
杨德将出生在1980年,按他自己的话说属于正宗的80后。他出生在在烟台市莱山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父母期待他能通过念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希望他再继续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1996年,杨德将考取烟台市高级技工学校钳工技术专业。1999年3月8号,分配到烟台来福士做一线钳工岗位,这一干,就是二十一年!笔者问他,这个行业太累了,是不是也想找个轻快活?期间有没有产生过懈怠情绪。他说是人都有惰性,但是我一旦产生懈怠、偷懒的想法时,马上就想到当初父母为了他上学交8000元学费的辛酸事:父母在农村一家家借钱,肯定感觉是没脸的,但还是支撑他完成了学业。这一幕深深的影响着他,他立志要成为懂事的孩子,学一门手艺,掌握一门本领,通过手艺给家里承担一些。让父母能在村里抬头挺胸,过上体面的生活。要成为父母的骄傲,给爹妈争口气!他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2012年杨德将班组获得烟台市十佳优秀班组,个人获得烟台市十佳优秀班组组长;2014年获得烟台劳模称号;2018年山东省劳模称号,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杨德将终于通过劳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
有骨气的80后:不服输破除外国人的垄断
杨德将自称是一个有福的人,因为中集来福士公司只看你的能力,不看你的学历,只要你工作中有两下子,就能得到领导的认可。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的文化是持续创新、改善不止。公司工会给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平台:每月通过现场工作的改善创意展现自己能力,公司的任何人都可以提交创新改善提案,然后通过逐级PK获取奖项。公司前6名可以直接和公司总裁对话,是不是很提气的事。围绕改善,杨德将讲了两个自己的改善故事:
2018年11月份,公司有一个三条腿的自升式平台因为插桩地时间太长拔不出桩了,这个项目导致其他项目下水工作无法进行,公司领导们都很着急的。关键时刻杨德将开动脑筋设计并制作了高压水加空压气的工装,用一天一宿功夫把3个桩靴从海底8米多深泥巴给拔出来了,这一下就给公司节约巨额的资金,为其他的项目扫清了障碍,当年杨德将这个创意功夫获得基地一等奖,总经理亲自给发奖。他说今天要上班那是工作,今天想上班那是事业,我就是要把工作当事业来干!
最有骨气的较量体现在蓝鲸1号高压管线压力实验上。当时蓝鲸1号要求的实验压力太大,中国人干不了,一般都是外国人垄断。后来领导交由杨德将领衔攻关。为完成这项任务,杨德将勇挑重担,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制定打压方案、风险评估方案,通过起压、稳压、保压、泄压阶梯实验法,等一系列防范措施保证任务完成。最终一项定格在30000PSI的海工界压力记录就此诞生。杨德将认为复制他人永远不能出人头地,做事要有不服输精神,让人家瞧得起你才行。这就是我的做事信念。比方说领导安排三天的活呢?那我就想2天半甚至2天干完!我哪怕不休息也要拔尖!正是凭着这股子不服输,永争第一的精气神,近二十年来,他兢兢业业、严谨务实,带领班组成员完成了一项项急难险重任务,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有心力的80后:育人要唤起敬业力和羞耻感
作为一个尽职的工匠,耐得得住寂寞,守得住诱惑
笔者访谈中有这样一个话题询问工匠劳模杨德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技能人才,最需要的品质你觉得是什么?杨德将引用了一位烟台劳模鲁菜大师的话:干一行终身,爱一行至老。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己若是有了梦想,即使无人喝彩也要为梦想而战!作为一个尽职的工匠,应忍得住孤独,耐得住住寂寞,守得住诱惑。其实工匠技术创新有可能是100次失败才遇到那一次成功。多少次实验,都是寂寞在身旁,没有喝彩,只有自己的反复琢磨研究!外面确实有很多诱惑,很多人技能水平也不低,最终没能成事还是因为没坚持住啊。冬天的烟台海风刺骨,多少个日夜在露天的井架上,杨德将带领他的组员们用大型的扳手安装着每根几百斤的管子和附件,呼吸产生的雾气在眼眉上凝结成了霜花;多少个日夜,我们拿着手电去检查每一段管路,回到车间,在长条椅上就能酣然入睡,醒来后再继续迎接的新一天的挑战。正是这样的坚守,才换回了今天的能力沉淀和荣誉成就。
作为一个尽职的工匠,应有羞耻感
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所有的物件都是实实在在的。可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有些人开始学会了糊弄。面对一项任务,有的人上嘴唇一撇,下嘴唇一撇,汇报领导说2小时搞定,可到了实际工作中,又搞不定。你承诺了要对这个活负责任的,可惜有时候为了使领导开心,失去了技师的底线。
做工作要有羞耻感,羞耻感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不能对工作无所谓,人要脸树要皮,你的工作想得到他人的好评,别人的认可点赞你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具体到工作上,就是说出去的每句话要经过大脑,自己工作也要有始有终。你在策划前,要不要一开始看图纸,要不要自己逐一将问题点罗列出来,逐个拿出解决方案?要不要列个详细计划,使用正确的工作套路?如果干一宿失败了第二天怎么办?难道就干不了?说自己不行让他人去接着干,我觉得这就是没有羞耻感的人,永远成不了气候!
讲到激动处,杨德将联想起当下的新冠病情。“你看那些护士啊那些医生啊,你看他们在拿生命去拼搏,我不是说让我们员工也拿命去干,但至少自己干一行就要干好这项工作,你把这些弄好,你才算真爱你自己的岗位。”
目前客户订单复杂、现场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杨德将也经常感受到后备力量跟不上去。杨德将记得以前学徒的时候啊,大活累活都抢着干,为的就是给师傅一个好印象,这样活干得多学得也多。现在呢?很多年轻员工一天到晚都在摆弄手机,还说不得。培养个好苗子,真不容易。怎么办呢?大环境不是一天能改变的,那就把自己做好,循序渐进的带好这些年轻人。比如多引导少说教。杨德将简单分享了他的育人带兵之道:开始,你给他简单点活干,培育他的心思(干事的兴趣)。然后叫他两个人干活,培养他交际能力,两人干活时有个交流商量的,慢慢的遇到问题了,再教他们自己如何解决问题。慢慢他们的担当和羞耻感建立起来了,学习的主动性就有了。帮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明白不但是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技能也可以报国。
寄语所有劳动者:因平凡而努力,因努力而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