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是对丰田生产方式的赞誉,也指具备丰田生产方式特征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生产有两大特征;准时生产、全员积极参与改善,正是因为两大特征,才能“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取越来越多的产出”。
精益生产的目的就是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实现利润最大化。
1、精益生产的目标
工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因此,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就成为精益生产的基本目标。
2、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
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地追求“七个零 ”
1)“零”转产工时浪费(Products•多品种混流生产)
2)“零”库存(Inventory•消减库存)
3)“零”浪费(Cost•全面成本控制)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质)
5)“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运转率)
6)“零”停滞(Delivery•快速反应、短交期)
7)“零”灾害(Safety•安全第一)
3、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
精益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可以从企业经营和运营这两个层面来看:
从经营的层面,精益生产管理的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样做一件产品,执行精益生产管理的公司时间更短、成本更低、质量更好,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企业经营的实际过程中,盈利能力不光取决于成本控制,还取决于很多市场因素;企业竞争优势也不光取决于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还有其他软实力,因此一般不直接以经营层面的目标来衡量精益生产管理。
从运营层面来看,精益生产管理主要聚焦四大目标;Q(Qmay,质量)、C(Cost,成本)、D(Delivery,交付)、S(Saep,安全)。
1)零库存
一个充满库存的生产系统势必会掩盖许多潜在或者内在的问题,如设备故障、工作质量低造成残次品或者翻修、工期延期、生产脱节等,都可以通过库存淡化问题。所以,日本人称库存为“万恶之源”,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操作不正当、生产过程不协调的重要表现,因此,每一个企业都要追寻“零库存”的口号。
2)高柔性
高柔性指的是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较为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及时组织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了兼顾生产率并实现柔性二者的统一,精益生产必须在设备、劳动力、设备三方面变现出较高的柔性。
实现生产柔性的部分手段如下:
组织的柔性:精益生产的决策权力是下放的,而不是集中在指挥链上的,以职能划分为特点的静态组织模式需要变化
劳动力的柔性:市场需求变动的时,劳动力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动,这里就要强调精益生产,劳动力就要强调操作人员适应变化。
设备的柔性:采用适度的柔性的设备,既要结合自动化的特点,要有保持自动化的特点。
3)杜绝浪费
目前的现代企业都存在着不以客户需求为目标进行生产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积压。而精益思想就是要通过挖掘潜力,杜绝浪费现象。
4)无缺陷
高质量来自无缺陷的产品,精益生产的目标就是消除生产过程中引起不合格产品的原因,使生产的各个环节一直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追求零缺陷。要追求零缺陷,就要事先做好预防工作,防范未然。